关键词:面具
解读:
当服装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御寒保暖、阶层划分阶段后,服装的“文化象征意义”成为这个消费品的最大功能。人有被爱、被认同的需要,人们除了用言行证实自己的价值以外,还试图更多地通过具有审美功能的服装来帮助自己达到被爱、被认同的目的。
今天之社会,人与人初步接触,在尚未进行语言交流及深入的了解之前,第一眼看到的即是服装,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人们也往往凭借对方的穿着打扮来判断、确定双方的身份和关系准则,以便做出相应的反应,功利主义成为服装在当今社会扮演的“面具”的最大功能和价值。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服装的“面具”角色,也是服装市场消费的最大卖点。
背景:
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服装作为一种典型的非理性消费行为,全方位地牵引着社会的时尚潮流,作为现代社会艺术符号的服装早已摆脱单纯的审美情趣,并最大限度地异化为“趋富”的消费符号,其符号意义还在不断泛化。在现实社会中,人们时常用可以划分阶层的品牌来体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因此,人们对服饰的关注度很高,这就为商家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2-2019年中国服装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09年1-8月,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共实现销售收入5733.32亿元,同比增长12.81%。2010年1-11月,纺织服装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之和)10536.604亿元,同比增长25.24%;利润总额达到530.462亿元,同比增长35.85%。而到2011年,我国纺织服装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12476.497亿元,利润总额达到769.287亿元,同比增长32.92%。
2011年《中国城市女性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女性消费以“服装服饰”为最大一笔开支,连续多年稳居女性消费支出榜首。
趋势:
高档货平民化模糊阶层划分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它总是和金字塔尖、富豪阶层、上流社会密切相关。中国是全球奢侈品消费的大市场之一,2011年6月9日,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中国2012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贸易与消费中心,消费总额预计将达146亿美元。皮具、化妆品、手表、珠宝、家具……而服装作为诸多奢侈品种类中与消费者最息息相关并最能引领潮流的一类,一直都受到各界人士的追捧。在一项2011年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类型的调查中,奢侈品服装紧随珠宝之后,位居第二。
Cartier全球总裁Bernard Fornas曾说,在一个世纪之前,你必须是一个国王或者贵族才能够有足够的钱买得起Cartier,而在今天,你是企业家、是牙医、是律师,哪怕你是大公司的一个行政人员,也有可能买得起Cartier。
如今,国内一些大都市不少消费者已经掀起了“全民奢侈”的大潮,普通的消费者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与奢侈品服饰开始亲密接触。众多聪明的大牌奢侈品,都开始推出副线品牌,主打大众消费群,或者针对不同的大众消费群体,设计不同的产品,以在品牌精神和社会认知度上深深契合这类人群的心理需求。
普通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服饰注重“符号”和“品位”的价值,人们或者是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已经处于社会阶层的上层,或是本身就追求这种奢华的体验,又或是为了让别人羡慕自己的品位,而这些既具有大牌标识,又能满足自己“私心”的服装品牌更能为消费者所接受。
此外,尽管很多消费者可以通过消费奢侈大牌的低端副产品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但不能完全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于是,以较低的价格享受大牌设计师设计的产品,或者购买与顶级时尚品牌差不多的优质产品,就成为消费者的一种渴望。
这种心态造就了不少山寨产品、水货、盗版名牌、仿制产品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山寨产品可以铸就高端的品牌形象,那么它也是奢华的。典型的品牌如ZARA、H&M等,这些时尚品牌可以以较快的速度将顶级时尚服装品牌的设计风格元素等融入到自己的产品中,ZARA设计师经常将一些顶级品牌的最新设计融入自己的服装设计中,设计一些与高级奢侈品服装非常相似的时装。
自古服装就是具有阶级性的,古时有官服和布衣之分,现在虽然没有那么明显的阶级之分,但是人们还是通常会用有色眼镜来观察一个人的服装品位和服装品牌,而在广泛的“山寨”服饰充斥市场之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变得微乎其微。
高科技材料及定制服装走俏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服装不断地发展,从最初的兽皮、树叶,到丝、棉和现在的天然纤维,科技在服装中占的份量越来越大,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如今,防雨、防污、吸湿、透气、防紫外线、阻燃、快干……这些充分与科技相结合的面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科技为服装增加了许多新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