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怎么感染的?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致病病毒有20多种。
主要感染途径有:
1.病从口入,小孩子经常把东西往嘴巴里塞,如果是苍蝇蚊虫叮咬过的,容易感染致病病毒。
2.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或者接触了其使用过的物品,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传染性很强。
3.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待在人群密集处,比如托儿所、公共场所,很容易相互感染。而且,小孩子抵抗力弱,更容易发病。.
手足口病的症状
1一般症状
一般来说,手足口病有3—5天潜伏期,小孩感染手足口病后,会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这时家长可能以为是感冒而没有引起重视。
随后,患儿手上、脚上、口腔内会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疱疹,米粒大小,周围有红晕,水疱内液体清亮。除此之外,臀部、肛门附近也可能有水疱,过几天水疱的中心会凹陷、变黄、干燥、消退,没有明显的瘙痒感和疼痛感。
大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能痊愈,且愈后良好,没有后遗症。
2重症症状
有少数患儿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甚至像新闻中的男孩那样被这个常见病剥夺生命。
重症手足口患者可出现脑炎、肺水肿、循环系统衰竭等并发症,具体表现有:嗜睡、呕吐、易受惊、脸色苍白、心悸、呼吸浅促、脉搏减弱、四肢发凉、嘴唇发紫,病情危急时还可表现为抽搐、昏迷、脑水肿等。
手足口病的治疗和预防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病症轻的话一般一周左右可以自行痊愈,或者涂抹消炎药,不会留下后遗症,也不会留疤。
但是,如果孩子出现了发热,特别是持续发烧三天以上,还伴有呕吐、抽搐等其他严重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如果家里有小孩患了手足口病,大人要注意对其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小孩子接触过的物品也要用消毒剂每天清洗。最好进行隔离,不要接触生人。
预防手足口病,可以给孩子接种疫苗。除此之外,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家庭以及周围的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在疾病的流行期,家长要避免让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和接触患病儿童;室内要注意通风;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休息,增强抵抗力;流行期每天要关注孩子的手、脚和口腔皮肤有没有异常,每天量体温。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预防手足口病,要从日常生活中入手
①注意隔离患病幼儿
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供预防,为避免传染,患病幼儿自发病起应隔离一周以上。此外,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唾沫、污染物品或食品进行传播,因此,预防“病从口入“,加强日常用具消毒和隔离病人是控制蔓延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②注意卫生:勤洗手、家具奶嘴要消毒
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应注意幼儿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只要掌握好个人卫生,掌握好洗手、消毒、通风、运动,病毒自然就会远离你。 小儿的玩具应勤清洗,并在阳光充足处晾晒后才可给小儿玩弄。
③尽量少去人流量大的地方
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公园、商场等,避免交叉感染。预防手足口要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这15字口诀。
宝宝夏季最容易患这7种常见病:1、高温天防止中暑夏天容易出汗,宝宝皮肤汗腺发育未完全,体内水分贮存量有限,流汗过多容易引起脱水休克。呼吸是人体自身散热的重要方式,因为肺部是除了皮肤外的次要散热器官,呼气时可将肺中的热气排出体外(占排热量的百分之十)。但如果环境的温度高过体温,吸入的是热空气,则甚至反而会使体温上升,由于
新生儿鼻塞是怎么回事新生儿鼻塞是常见的问题,大家不要一看宝宝鼻塞就认为是感冒哦,其实新生儿容易鼻塞是与他的生理构造有很大关系的。新生儿的鼻腔狭小,鼻腔粘膜柔嫩,血管、淋巴组织相对成人较丰富,在鼻黏膜水肿或有分泌物阻塞时就特别容易发生鼻塞。当然,新生儿鼻塞也可能是感冒受凉了,因为新生宝宝还没有适应环境,免疫力较差,稍微不
小儿秋季腹泻症状及危害一:肠道内感染症状:1、腹泻轻的小儿大便每天可10次以下,黄绿色,带少量粘液,有酸臭,蛋花汤样或薄糊状,脱水症状(前囟,眼窝凹陷)不明显。2、情况重的小儿大便每天多达10-20次或更多,黄绿色水样带粘液、伴呕吐及发烧、脱水症状明显,面色发灰,哭声低弱,精神萎靡,体重锐减,尿少等,很快会出现水与电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