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曾经在他的小说中写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母亲是一种大写的牺牲,那么女儿的身份也就意味着一种大写的过错。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尤其是想到了那些我所了解的终其一生以孩子的身份背负着父母的愿望和梦想沉重、负疚的活着,在愧疚感和独立之间难以做出抉择,不断挣扎。
虽然我们常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但是很多父母对待孩子的感情并不仅仅只是因为亲子关系的存在,反而是将自己所未能完成的愿望和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将孩子当做能够补偿和延续自己遗憾的另一个自我的存在。在这样的关系中,家长自身往往是异化的,孩子的自我身份也是分裂的,他们往往能够感受到母亲的对自己的感情程度和自身是否满足母亲的期待和要求之间的变化,为了获得母亲的爱,为了获得母亲的认可,孩子模糊了自我感受、愿望和母亲的感受、愿望之间的界限,成为母亲意志和爱的牺牲品。
朋友前段时间在追最近一部有关重男轻女的热播电视剧,在观看这部电视剧的过程中,她说自己常常被深刻的触动。因为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也曾面对同样的情景。她之所以对现在的自己充满了不满,对金钱和成功充满了渴求是因为她的母亲总是希望自己女儿能够出人头地,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而她一直因为没能成为让母亲骄傲、引以为豪的女儿而感到愧疚和自责。
小的时候,她常常觉得当自己表现的更好一点的时候,比如学习成绩优秀或者家务做的更好的时候,母亲对她的态度就会明显的变得更好。而当她稍有什么错误或者让母亲不满的地方,她感觉到母亲似乎就会立刻收回对她的爱和关心。为了持续的获得母亲的关注和肯定,她总是想方设法的做一些能够让母亲感到开心和满意的事情。而这也成为她整个人生的主旋律和重要关系的主要模式。
首先我想说的是您孩子三岁了也会慢慢的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观思维,所以说和家长吵架甚至打骂也正常,切不可大人思想一味打压,李玫瑾教授说过一个观点,三岁前,要对孩子说不!如果孩子这种行为是错误的,那么就要及时而且坚定的说不。三岁的孩子,你说不,他顶多和你哭闹,其他还能怎么着呀!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办法试试:1.首先家长肯定
为什么要给宝宝如厕训练?如厕训练的目的是让宝宝自己觉得膀胱内有排尿感觉的时候,能够憋住尿意,等到了厕所再解决。 男宝宝如何训练?孩子如果有以下表现,就表示他可以接受如厕训练了。等待适当的时机:研究表明,如果家长给孩子进行如厕训练太早,这个过程只会更长。换句话说,无论何时开始,最终完成如厕训练的时间都一样。教他先学会坐,
妈妈们在家庭教育上拥有面对的一个困境是你觉得自己都是在为孩子好,觉得孩子怎么不懂得感恩。实际上妈妈的一些做法却会让孩子感到生气厌恶,孩子是在等待你的道歉。这样一种矛盾的情况让妈妈和孩子都没有办法吐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往往就会让亲子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糟糕。这一些宝宝讨厌的事情,你有没有踩到雷点呢。1、不尊重孩子的界限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