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什么温度喝最好?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中医在配伍运用中药时,讲究“四气五味”,常根据药性的寒、热、温、凉,并参考辛、甘、酸、苦、咸五味来配伍组成方剂。当空腹服药时,寒凉药或者五味偏重的药物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
不同类型的中药汤剂,服用的时间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肝、肾、肠道疾患,宜饭前服药;眩晕、咽喉疾患宜饭后服药;泻下药、滋补药、驱虫药宜空腹服;安神类药宜睡前服用。这些都是根据病情的不同和药物作用的特点,对服药时间做出的大致要求。
但在实际用药时,医生会根据就诊者的身体变化随证调整用药,用药的方子不会局限于某一类药。再加上患者长期服药,“是药三分毒”,难免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所以我们建议需要长期喝中药汤剂的人,应该在饭后30~60分钟内服药,以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所含的蛋白质、鞣质(即丹宁)等能与糖发生化学反应,使有效成分凝固、变性,进而混浊、沉淀而被除去,以致影响药效。且糖可抑制某些清热药的疗效,干扰中药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吸收,还可降低许多中药里的有效成分。如苦味健胃的中药,就是利用其本身的苦味,来刺激消化腺的分泌而达到健胃的目的,这类汤药加糖后虽能减少苦味,但却降低了健胃的功效。
据报道,药理学研究最近发现:改变汤药的温度,就能减少汤药的苦味。正常人口腔内温度为36.2℃~37.2℃,舌根下高于舌面0.5℃。而味觉器官即味觉神经纤维大多分布于舌面,当汤药温度与舌周围温度相近时,味觉神经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其感觉最灵敏,也就是说此时喝汤药味道最苦。而汤药的温度高于38℃,或低于35℃时,则味觉神经感觉不太灵敏,这时苦味就会减弱,不太苦口,有利于吞咽。更何况中医还认为,中药温服药效最好。
因此,专家认为,口服大多数中药汤剂时,温度以30℃~35℃为最佳,苦味最淡。若冷服,则易引起胃肠道刺激反应,导致呕吐、腹痛等,此时可用生姜擦舌头,或热服生姜汤,即可解除。
与“熬中药”相关内容推荐
·熬中药的注意事项 ·煎中药前为什么要用冷水浸泡
·熬中药用什么锅好 ·熬中药前中草药要泡多久
·煎煮中药注意事项 ·哪四类中药需要包着煎
与“喝中药注意事项”相关内容推荐
·喝中药不能吃什么 ·喝中药能加糖吗
·喝中药太苦怎么办 ·三伏天能吃中药吗
·中药需要趁热喝吗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喝中药都忌什么口 ·吃中药不能吃什么水果
冰箱在夏季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电器,冰箱的主要功能便是保鲜食物,但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适合放进冰箱进行保鲜的。若说冰箱是一样改变人们生活的家电,一点也不过分。有了它,我们不用担心食物变质,尤其到了夏天,更如同给家中的“粮食储备”上了保险。的确,冰箱的存在大大延长了食物的保存期,但是,它真是万能的保险箱吗?其实不然。冰箱就
在赤日炎炎的盛夏,人们都希望用空调带来一片凉意。那么空调的调控温度多少最适宜呢?相关数据表明,27℃是一个最为合理的温度。据有关医学测试资料显示,当人的正常体温为37℃时,人体皮肤表面的温度约为33℃左右,当室内温度高于33℃时就会有热的感觉,而低于33℃时则会有凉的感觉。当环境条件为25℃、相对湿度50%、气流速度0
1、一般家用空调是由哪些部件构成的?一部空调主要是由室内机、室外机、连接管(线)、控制器(遥控器)组成的。2、空调如何实现制冷的?低温的液态制冷剂在室内机的热交换器上蒸发成气态而吸收热量,冷却周围的空气,气态的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经室外的冷凝器冷却释放热量成液体,然后液体制冷剂经节流后流入室内机蒸发,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