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纺织、服装产品很长一段时间是'物美价廉'商品的代名词。时移事易,随着中国国内加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积极转型,通过更换设备、强化设计、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如今,中国制造的纺织、服装产品渐别物美价廉时代,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产品跻身高端市场。
某些国际知名高端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的中国供应商。由于具备独有的技术和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在高端色织面料市场拥有很强的话语权。
与众多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近年微利或无利艰难经营不同,定位国际高端市场,在营业收入、出口创汇、利润总额等方面连续多年位居全国色织行业前列。2013年,某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0.2亿元,出口创汇7.7亿美元,利润总额1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8%、10.31%、41.78%。出口产品的价格高于同类出口产品。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拥有很高的纺织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而这是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的重要保证。
某集团也是常年为阿玛尼、波士国际知名品牌提供面料的供应商。据某集团宣传部部长介绍,由于掌握了技术,在高端市场有主动权和话语权。生产的面料每米售价从数十元到数百元不等。“像纱一样薄的纯羊毛面料,能卖到每米千元以上,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将利润率提高了20%以上。”。目前研发的24K纯金、珍稀纤维面料,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市场空白,产品最高单价达6.8万元/米。
不仅仅是这样的产业链完整的大企业亮剑高端纺织品市场,一些规模较小的出口企业也在大力改变被低价牵制的被动局面。
现在很多出口商品的价格是由零售市场决定的。大陆货的出口定价权在零售商手里,出口这类产品的企业基本都处于微利状态。而出口的商品由企业自己定价,采购商和零售店在出口价格的基础上再加价。这样跳出了“价格战”,从原来被动地跟着市场走,到现在引领市场。而这要求企业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不断推出能赢得市场认可的新产品。